艺术理论

艺术理论

翰墨春秋“新南风”——《广西当代中国画作品集》简述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0/7/25 11:11:46


1.jpg

《广西当代中国画作品集》7月21日首发

      

广西有丰富的地域资源,亚热带环境、喀斯特地貌、桂西北山地、桂东南丘陵、红水河流域和北部湾,特别是桂林山水,更是闻名天下。这些地缘优势,给中国画创作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关山月、李可染、阳太阳、陆俨少、白雪石、马万里、黄独峰、宗其香等都在对桂林山水的表现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创作了代表当代中国山水画面貌的经典作品,促成了传统中国山水画在当代的转型。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西中国画创作开始全面发展。在桂林抗战文化城期间(1938年-1944年),大批国内著名艺术家云集桂林,开展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同时兴办艺术教育,为广西当代美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后,随着广西艺术组织机构中国艺术家协会广西分会、 广西艺专恢复和广西艺术学院的成立,广西的中国画创作形成了规模性的创作队伍,并配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建设,创作了大批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由广西艺术家协会和政府文化机构举办的各种艺术展览,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广西中国画创作的发展。以阳太阳、黄独峰、马万里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在探索广西地域和文化特色的艺术创作道路上,做出了许多卓有成就的实践,为当代广西中国画创作开辟了宽阔的发展道路。在不同的年代,都产生了一批重要的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形成了广西中国画创作富有地域特色的艺术面貌。


广西的地貌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彰显着灵秀恬美的南方山水的审美特征,使中国传统“山水美学”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明末清初的中国画巨匠石涛,虽然成名在外,但他在桂林湘山寺时已习画多年,离开广西时也有14岁了,特别是桂林山水已在他的审美观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不难体验到清奇秀逸的南方的审美特征。这种鲜明的地域特征呈现出的审美特点,在广西当代中国画创作中亦得到充分的体现。阳太阳先生的写意山水融会中西,以灵动俊逸的笔墨,开辟了表现桂林山水的新领域,为传统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马万里、黄独峰等老一辈画家的山水、花鸟画也呈现了清新的南方气息。这种审美特征的彰显和传承,是广西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发展依据和方向。广西少数民族多元的人文背景,使广西中国画创作有多样性的艺术特点,在山水画和人物画创作中都得以体现。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而壮族又分北壮、南壮,还有习俗、服饰不同的分支。不同少数民族的民居,给广西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丰富的审美元素,也给广西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特殊的素材,因此,广西的山水画往往在表现自然景观的同时还表现相应的人文景观,并因此产生了新异的审美效果。在人物画创作中,这种人文特征更显突出。这些自然和人文特点,使广西当代中国画创作体现出独特的审美品格。同时,广西的中国画创作一直以直面自然和生活为创作取向,因此作品呈现自然、鲜活、生动的艺术面貌。


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广西中国画创作,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气象为表现内容,呈现出鲜活的时代气息,莫士光的《山区道上》(1956年),叶侣梅的《漓江行舟》(1959年),帅础坚的《白沙渔火处》(1960年),刘锡永、莫更原、覃绍殷的《瑶山伐木》(1960年),黄独峰的《桂西春晓》(1961年),阳太阳的《碧莲峰山道》(1962年),黎正国的《一曲山歌一个坡》(1963年)等作品都体现出这种审美特点。20世纪70至80年代,主题性和表现工农兵生活是主要创作内容,梁荣中的《侗寨新声》(1972年),覃绍殷的《红旗一举山河变,通途劈上彩云间》(1972年),林松年《南国荔枝红》(1973年),黄旭、覃忠华的《夜课前》国画(1973年),张达平的《苗山新绣》国画(1973年),林令的《满春列车》(1979年),梁耀的《小河水涨大河满》(1984年),黄格胜的《漓江百里图》(1986年)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20世纪90年代,广西中国画创作呈现出追求地域特色的探索,陈玉圃的《夜雨洒窗》(1990年)、阳太阳的《青罗碧玉图》(1994年)、余永健《溢香园》(1994年)、张复兴的《家在翠微》(1998年)、唐玉玲的《抗洪图》(1999年)等作品,使广西的中国画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地域面貌。


进入21世纪,广西中国画创作面临着新的文化形态、艺术观念和创作技法的变化与发展。经过近20年探索,在坚持“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道路上,在面对“笔墨当随时代”的思考中;在继承传统中国画审美精神、艺术特征和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实践下,广西中国画创作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南方地域特点和时代气息的艺术面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画学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面貌的文化属性,提出了“新南风”的学术观念。“新南风”是广西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学术面貌和审美特征,它凸显了广西中国画创作的地域性和发展的承传性;它的文化意义,体现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下,地域中国画创作发展方向的选择和文化取向的确立。这种既有传承脉络又有地域和时代性的鲜明的艺术面貌,使广西中国画创作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画学会编辑出版的《广西当代中国画作品集》,梳理了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21世纪的广西中国画创作的主要成果。画册分三大部分内容:一是广西中国画创作从20世纪50至90年代的代表作品;二是21世纪以来参加全国美展的优秀作品;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画学会理事的自选作品以及部分优秀青年国画家的作品,共收录了132位作者的131幅作品。这是广西艺术界第一次对广西当代中国画创作进行的全面梳理,基本展示了广西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整体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画学会会长)




《广西当代中国画作品集》

部分作品欣赏



2.jpg

阳太阳《源远流长》中国画 136cm×68cm  1982年


3.jpg

黄独峰 《长尾猴》86cm×136cm 1980年


4.jpg

马万里《红棉》中国画 117cm×41cm 1960年


5.jpg

刘锡永 《友谊关之春》 181.5cm×96cm 中国画 1972年


6.jpg

黎正国《一曲山歌一个坡》国画  88cmx68cm  1963年


7.jpg

萧朗《公社鸭群》国画  117cm×76cm 1977年


8.jpg

林令《满春列车》中国画 97cm×97cm 1979年


林松年《南国荔枝红》国画 136cm×66cm 1973年


10.jpg

黄格胜《漓江百里图》国画长卷(局部)  1986年


11.jpg

张复兴《家在翠微》中国画 200cmx180cm 1998年


12.jpg

郑军里《金秋》中国画 68cm×136cm  1981年


13.jpg

陈玉圃 《雁山之雨》136cm×68cm 中国画 2016年


14.jpg

梁耀 《小河水涨大河满》国画 168cmx175cm 1984年


15.jpg

唐玉玲 《一路上坡一路歌》 84cm×84cm 1994年


16.jpg

谢麟  《碧峰竞秀紫气生》  180cm×97cm  2019年


17.jpg

余永健 《翠夏无尘》中国画 138cm×69cm 2017年


18.jpg

阳山 《瑶台胜景》 97cm×60cm 2018年 纸本水墨


19.jpg

白晓军 《山居图 》国画 98cmx98cm 2010年


20.jpg

王庆军  《清江渔歌》(左)《半山闲云傍翠风》(右)138cmx39cmx2  2007年


(转自:中国艺术报)